出口梗阻型便秘是什么,出口梗阻型便秘是什么意思
- 便秘原因
- 用户投稿
- 2025-04-25 10:46:59
出口梗阻型便秘又称直肠型便秘或盆底肌功能不良,是指排便出口附近组织、器官的改变,导致排便困难或羁留性便秘的一种综合征。出口梗阻型便秘占慢性便秘的60%左右。临床分为三型:直肠无力型或称弛缓型、痉挛型、肠外梗阻型。三种类型可单独发病,也可同时发病。常见直肠黏膜内脱垂、直肠前突、耻骨直肠肌综合征。本病以青壮年女性为多见,直肠无力型便秘多见于老年人。
症状表现:
1.直肠前突
出口梗阻型便秘最常见的症状是便秘。便意频繁而排出用难、费力或排便不尽感,排便时肛门和会阴部坠胀感,部分患者须在肛门周围加压帮助排便,或将手指伸入阴道以阻挡直肠前壁凸出,甚至用手指伸人直肠内抠出粪块。少数患者有便血或肛门直肠疼痛或排尿困难。
2.直肠内脱垂
出口梗阻型便秘主要是排便困难,排便不尽感,肛门堵塞感,用力越大阻塞感越重。常需用手指插入肛门把下垂的直肠黏膜推回去协助排便,排便时下腹与骶部疼痛,偶有血便或黏液便。晚期阴部神经受损,可有部分失禁。多数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有长期便秘史,排便需数小时。因不脱出肛外不易早期发现,常延误诊断。
3.盆底痉挛综合征
主要症状是排便困难,有便意和会阴胀满感,但排出却十分困难,成形软便也不易排出,捧便时间长,排便时肛痛,常有肛门张不开的感觉。
4.内括约肌失弛缓症
无痛性排便困难,为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主要表现。尚有排便费力、粪便干结,虽用尽全身的力气,排出的大便形状仍细窄、量少,排粪时间延长却不能排空。患者常有用手挤压下腹部或取蹲位的习惯,甚至用手助排便。
治疗目的主要是缓解症状和恢复规律性排便。
1.一般性治疗
包括高纤维素饮食、适当增加体育活动,对增进肠道功能、促进通畅排便均有一定作用。
2.药物治疗
服用缓泻剂、灌肠、水疗治疗等方法也可起到缓解症状的作用,但对于严重的顽固性出口梗阻型便秘治疗效果有限。肛内局部使用药物治疗有待进一步观察研究。肉毒素局部注射治疗和栓剂肛塞治疗在国内外报道中被提到,对治疗该病有一定疗效。
如何预防?
1.养成定时排便的好习惯
晨起和早饭后排便,可以增加腹压,帮助粪便顺利排出。
2.避免过久蹲厕
克服久蹲看书、看手机、看报或吸烟的不良习惯。
3.健康饮食
每天要多吃富含纤维素类的食物,比如新鲜水果和蔬菜、粗粮等。可以适量食用蜂蜜、黑芝麻等有润燥作用的食物;多饮水,非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每日清晨可空腹喝蜂蜜水1杯(250ml左右)。有肛门疾病的患者尤其要忌酒和辛辣食品。
4.温水坐浴
每天可以将臀部泡在温水中约15分钟,有助于促进患部的血液循环。
5.肛门保健操
用力上提并收缩肛门,保持上提及收缩状态到自己的极限,然后慢慢地放松肛门,这样一收一放是一次。建议每组做20~30次收放动作,每天做3组。要点是上提收缩时要迅速用力,放松时要缓慢。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1919100645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