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 便秘原因 > 脑卒中后大便失禁,脑梗便秘怎么办快速排便

脑卒中后大便失禁,脑梗便秘怎么办快速排便

一、为什么脑卒中后容易并发便秘?

① 卒中后影响到脑中自主神经的调节中枢,造成自主神经功能紊乱,致使消化道平滑肌、直肠肛门括约肌功能紊乱;

② 卒中后因为肢体功能障碍造成运动减少,卧床时间长,影响正常的肠蠕动;

③ 饮食过于精细,缺少粗纤维食物,饮水过少,造成大便秘结;

④ 排便环境、排便习惯的改变;

⑤ 药物制剂的影响

⑥ 卒中后焦虑、抑郁等心理因素的影响,以及认知功能下降等。

二、脑卒中后便秘该怎么办?

当前对卒中后便秘的主要治疗方法仍然采用慢性便秘的治疗方法,临床上应用泻药及灌肠较为普遍,然而单纯药物治疗不良反应较多,如心血管影响、肝毒性反应、结肠黑变、肠道神经系统损伤等。


近年来生物反馈治疗得到肯定,此外康复治疗,如心理认知康复、运动治疗,电刺激理疗也逐渐开展起来,这些方法具有一定的效果,且不良反应相对较少,值得引起重视。

1、饮食治疗

脑卒中后患者应戒烟戒酒,多饮水,饮食采用低盐、低脂肪、高维生素、高纤维素、高容积食物,避免食用油腻食物,切忌暴饮暴食,尽量少食多餐。进食燕麦片,多进食蔬菜、水果、多饮水可利于排便。

2、运动疗法 

排便过程中腹部和骨盆的肌肉力量起非常重要的作用,鼓励患者做腰部前屈运动、提肛运动,并进行适当行走;鼓励较虚弱的卧床患者经常翻身和进行床上运动,这样可以增加膈肌、腹肌、肛提肌的力量,提高患者排便能力。同时,安排适量的活动,可增加食欲,促进肠道的蠕动功能,也能促进排便。

3、心理治疗

① 心理支持:可通过与患者交谈,找出其主要的心理矛盾,对疾病给予通俗、科学的解释,强调疾病的可塑性和可治性,辅导患者进行自我心理调节。

在护理过程中,关心,安慰患者,给予患者心理上的支持。最大程度上满足患者的需要。经常与患者沟通,了解患者的情绪变化,并且及时疏导。

② 认知行为治疗:由 Beck 在 60 年代提出,通过改变个人非适应性的思维和行为模式来减少失调情绪和行为,改善心理问题的一系列心理治疗方法,主要针对抑郁症、焦虑症等问题以及修正功能障碍的想法与行为。有研究分析显示认知行为比一般心理支持治疗具有更好的疗效。

③ 放松训练:按练习程序,有意识地控制和调节自我的心理生理活动,从而降低机体唤醒水平,调节人体因紧张而产生的功能紊乱。指导患者在出院后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,护士协助患者制定合适的活动计划,每天坚持实行。

4、药物治疗

① 润滑性泻药:可以软化粪便、润滑肠道,使排便更容易。临床应用药物主要有液体石蜡、甘油等口服用药及开塞露等直肠用药。专家在研究通便剂治疗脑卒中后便秘时发现,肥皂水灌肠对患者肠道收缩压影响最大,排便速度最快,而采用开塞露灌肠对患者肠道收缩压影响最小,排便效果较差。

② 渗透性泻剂:其作用机制是在肠道内因高渗而吸收水分,并降低肠道水分的吸收,促进肠内食物残渣容积增加,促进了肠蠕动而改善便秘。此类药物疗效可靠、不良反应少的优点,临床常用者主要包括聚乙二醇与乳果糖,除此之外还有盐类泻剂,如硫酸镁等。

③ 刺激性泻剂:主要有蒽醌类药物,包括比沙可啶,还有大黄、番泻叶、芦荟等。刺激性泻剂刺激肠壁黏膜及肠间神经,从而促进肠道蠕动功能,推进肠道运动的速度速度,此外还能够使肠黏膜分泌水和电解质增加,改善大便性状,使其变稀、变软。长期应用此类泻药具有一定不良反应,如水样腹泻、腹痛、水电解质紊乱、变态反应和肝毒性反应、结肠黑变病。既往研究认为,长期使用该类药物,可能对肠道神经丛产生损害。

④ 5-HT-4受体部分激动剂:过去常用的有替加色罗,但该药存在延长心电图 QT 间期,有一定的心血管风险。现常用的新一代药物有普卢卡必利、Velusetrag、诺西沙必利。

5、微生态制剂

该类药物主要有含乳酸杆菌、双歧杆菌肠道等益生菌的药物,能够调节肠道酸碱平衡,减少肠道内有害物质的吸收,并促进肠蠕动和粪便变软,从而改善便秘,此类药物无明显不良反应。

6、生物反馈治疗

是指在仪器的协助下将人体内部通常不能察觉的生理活动,以及生物电活动的信息加以放大,使其以视觉、听觉方式在仪器上显现出来,个体借助反应信息理解自身变化,并依据变化逐步学会在一定水平上随意控制和纠正这些活动的过程。

该疗法的原理是声音和影像的反馈,通过对患者盆底肌肉的正确控制,训练其舒张和收缩功能,避免脑卒中后便秘的反复发生。生物反馈治疗中,主要包括压力介导的生物反馈和肌电图介导的生物反馈。生物反馈治疗具有非侵入性、易耐受等优点。

7、康复物理治疗

卒中后便秘为肠蠕动迟缓,导致肠传导功能失调所致。临床上运用电脑中频治疗仪治疗卒中(含梗死与出血)后便秘,可提高人体胃肠道平滑肌张力,增强肠道平滑肌蠕动收缩能力,调节感觉的传入、传出及自主神经通路,改善便秘症状[7]。